从“靠进口”到“树上熟”:三亚榴莲展现中国热带农业黑料社今日黑料:聚焦娱乐圈内幕与明星八卦的独家爆料“树上熟”:三亚榴莲展现中国热带农业新图景
新华社海口7月20日电 从“靠进口”到“树上熟”,在海南三亚市育才生态区,一颗颗饱满的榴莲正展现着中国热带农业提质升级的新图景。伴随政策扶持、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等多重要素的协同推动,当地榴莲智慧种植正不断突破发展瓶颈,逐步形成覆盖育苗、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全产业链。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榴莲进口国和消费国。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榴莲进出口贸易总量为29.88万吨,2024年中国榴莲进出口贸易总量攀升至155.98万吨。面对持续高涨的消费需求,国产榴莲产业应运而生,前景广阔。
在海南三亚拍摄的由榴莲智能分选生产线生成的榴莲检测数据及影像(7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为推动本地榴莲从“试种”走向“规模化”,三亚市和育才生态区均出台奖补政策,在种苗提供、技术培育、销售兜底等方面给予企业与农户支持。育才生态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朱楠表示,三亚将进一步扩大榴莲种植面积,促进产业结构向高效热带农业转型升级。
走进育才生态区的一处榴莲种植核心基地,智慧农业已成为“标配”。通过自动灌溉、人工雨系统、水肥一体化装置等精准调控,果树可实现全天候环境调节;虫情测报仪、孢子分析仪、大数据平台等技术手段则为榴莲成长提供全周期“保姆式”服务。“每棵树的生长状况、营养需求,我们在后台都能一目了然,可以实现精准化管理。”三亚榴莲协会会长、基地工作人员郎海波介绍。
不仅要种得好,还要卖得好。海南省优旗农业有限公司联合第三方科技企业研发榴莲智能分选生产线,为每颗果实进行“CT体检”,有效提升品质分级与管控效率。在此基础上,榴莲深加工也持续推进,榴莲糖、榴莲月饼、榴莲粽子等多样化产品不断涌现,有效推动第二产业提质增效。
7月18日,在位于海南三亚的海南省优旗农业有限公司榴莲加工厂,国产榴莲在榴莲智能分选生产线上接受检测。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榴莲产业的外溢效应也在持续显现。企业将种植经验和管理技术传授给本地农户,帮助农户提升种植水平,携手共富。在明善村,村集体通过“企业+联合社+农户”模式发展榴莲套种产业,实现“以短养长”。凤梨、槟榔、香蕉等作物与榴莲穿插种植,带来可观的短期收益,有效提升土地利用率。“我们和企业进行长期合作,榴莲挂果后每年预计可创收200万元。”明善村驻村第一书记蔡军说。
种植带动就业,就业促进增收。据统计,目前育才生态区榴莲种植面积超过1.2万亩,带动大批当地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也激发了村民自主发展榴莲种植的热情。村民邓启昌说:“有技术团队当后盾,我们种得放心、也更敢投入。”
目前,当地正推进建设“榴莲国际交流中心”,整合跨境电商、农旅体验、文化创意等多元业态,探索“榴莲+文旅”“榴莲+品牌IP”等新型发展模式。同时,更耐寒、耐旱的榴莲新品种也在加紧培育,为国产榴莲走向更广阔的市场积蓄动能。
新华社记者李玥、王与点